English

呼唤中国自己的企业家经典读物

2000-05-11 来源:生活时报 张承宇 我有话说

从电视里的商界热,到考MBA成风,企业管理者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面对这个颇为庞大的读者群,图书界提供了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呢?

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9年的一份调查看,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占81.8%,其中具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41.6%。这份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逐步进入高学历结构。但调查又表明,其中大学以上的以技术专业居多,大多数的经营者未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经营者们多认为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亟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现代管理技能。

人民大学的邓荣霖教授说,企业很多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学的范畴,作为管理者应当涉猎伦理学、社会学甚至是历史学等各个门类。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反映,由于自己是学技术出身,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在企业慢慢做大的过程中,如何协调人事常常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但能及时解决这一需求的书还是太少。

北京新太数据有限公司的一位主管认为,个案分析的书比较重要,尤其是国内的个案。但也有一部分人希望看理论性较强的书籍,因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出版社今年年初投放市场的《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中,谈了许多中国化的问题,其定位又在理论和案例的中间这一层,所以赢得了较宽的读者面。在两个月内销量就攀升到北京图书大厦的第10名,3月份依然保持在前30名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管理者的强烈需求。

据北京图书大厦的营业员介绍,专柜中有关企业管理的图书有近5000种。从出版社来看,不仅像中国经济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这样的专业出版社大量推出这类书籍,其余各家出版社亦纷纷上马,连一些旅游出版社也不甘落后。

和学术界劲吹翻译风相仿,管理类图书中“舶来品”很多。海南出版社的福布斯系列、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等都卖得很好。经济科学出版社的一些MBA教材,如《人力资源管理》等也相当不错。但翻译类的书籍存在着严重的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译者本身理论能力缺乏、文字能力较弱、欠责任心,一部分书籍是由在校的研究生分开翻译最后合为一本书的,整本的风格不统一,名词译法前后都不一致,错谬很多。英语俚语“freeride”(搭便车)被译为“自由骑士”之类的错误并不少见。从内容来说,固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毕竟还是需要中国企业自己的现身说法,特别是自身实践的理论总结。

令人失望的是一些所谓的原创类作品,实际是“剪刀加浆糊”的拼凑之作,甚至取巧到将报上的新闻未加任何修改,就合成一本书,而关于国内的个案分析且较为深刻的书却很少。还有的原创类作品,不过是些只鳞片爪的小感悟,语言飘忽,读来仿佛是前几年报端批评颇多的小女人式散文,就毋庸谈什么系统的理论总结了。学者由于资金缺乏和时间少的缘故,通常难有机会深入企业,且企业和学术界的关系最后往往变成一种公关手段和营销策略,总结企业经验的书往往成了宣传自身的广告。

据邓荣霖教授介绍,人大曾有一个小组去深圳的华为公司驻扎了两年多,最后制订了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这种“厚积薄发”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要使中国的企业从领导方法、管理思想、企业组织各方面都走向规范和成熟,就必须有人真正沉下去,和企业朝夕相处,再走出来作高瞻远瞩的思考,写一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东西。如果学界都满足于拾人牙慧,不依据中国的实情,企业界则关起门来自己干自己的,不“前瞻后顾”一下,那我们的管理类书籍就只能无人问津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卓越企业家学习俱乐部的李兰秘书长说,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在体制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精神方面尤其需要关怀。他们已向企业管理者们陆续推荐了《品格的力量》、《善待自己》、《重思未来》和《商业是一种使命》等书。强调企业管理者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探索如何完善人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杜莹芬女士认为,不同的企业管理者在阅读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高层管理者和一般经营者需求不一样,高层管理者中受过职业训练的和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需求又不一样。她特别提到管理者应该多读法律类书籍,现在有很多管理者不懂法,企业行为过程中有很大盲目性、欺诈性,部分企业是在市场体制不太完善的情况下,靠钻政策的空子发展,这只能是“短期行为”,企业管理者还是要学法、知法、守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张力军认为这方面的杂志、网站的内容要比书丰富而且更新快,《三联生活周刊》、中经网(celnet)等值得推荐。企业管理者应该多关注时事,敏锐的感受力是一个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钟鸿钧还为各类别的管理人员开列了推荐书目,如《生产与运作管理:制造与服务》(华夏版)适合于生产经理;《财务会计教程》(经科版)适合于财务经理;《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大版)则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借鉴作用很大。此外,上海人民社的“市场经济普及丛书”是一套很好的入门读物,上海三联和上海人民社合出的“现代经济学与管理教科书丛书”对管理人员提高理论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

经历了改革20多年的沉浮和整合,我们呼唤属于中国自己的企业家经典读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